有沒有什么自考方法可以?
看到有考生抱怨,說自己沒有時間學習,也有的說自考時間太長等不了,甚至懷疑當初選擇自考是不是錯的,其實,有沒有想過自己用錯了方法呢,今天我們就這個話題來進行一下探討~
01、首選容易過的專業(yè)
自考專業(yè)一般是十幾門,但有些才十門左右,因此選擇專業(yè)課程設置較少的自考專業(yè),考試科目少了,理論上來說,自然畢業(yè)也就快了。
如:漢語言文學、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專業(yè)等考試科目就相對少一些。這三個專業(yè)的學習都是以記憶背誦為主,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學習起來就相對輕松,通過率也是自考各專業(yè)中較高的。
另外,一部分同學自考遲遲不能畢業(yè)原因主要是因為遇到了數(shù)學和英語兩大攔路虎,因此,在報考專業(yè)的時候,可以排除含有高數(shù)和英語的專業(yè)。
02、靈活搭配考試科目
有些考生為了在短時間內(nèi)拿證,每次報考都報滿4門課程,但由于復習效率比較低,通過率往往事與愿違,因此自考生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情況來報考科目,在保障復習時間充分的 情況下可以多報,不然一般建議一次報考2-3門課程是比較適合的。
自考公共課的難度是較低的,因此復習時應當做到難易搭配。在自考報名之前,考試科目都會提前公布,考生可以從中選擇報考的科目,建議:1門公共課+2門專業(yè)課,這樣可以報考的合理搭配。
有些科目一年只有一次考試機會,因此同學們一定要提前了解好你需要考哪些科目,以及每科科目的開考時間,盡量早點報考這類課程。
03、備考很重要
正確的備考方法卻比努力更重要,找不對方法,努力就是事倍功半,找對了方法,你的努力就是事半功倍。關于如何備考,從看書、背誦、做題這三個部分展開:
01.如何看書
考生大多數(shù)都是上班族,寶媽,又或者還是在校生,一天時間基本都是在上班、帶孩子和上課,很難有完整時間去備考,更多的是碎片化時間。要想有效率的看書,就要有的放矢!提前了解教材的概貌,通過概覽,知道教材的難易程度,好制定全面的學習計劃。另外,還要熟悉考試大綱,它不僅是給你提供考試范圍,更重要的是幫助你建立這門課的知識體系、邏輯框架,有了這些,你才能夠做到前后理解、融會貫通。
02.如何科學記憶
自學考試很多知識都要需要記憶的,那么,記憶的時候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通過理解,來建立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每個知識點就像一個單獨的線,將你所學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的時候,就形成了知識的網(wǎng)絡,串聯(lián)了起來,很快速地幫助你搜索到你所學過的知識。這樣記住的知識也不容易忘記,更牢固。
03.如何做題
任何考試,都要以試題為核心,蘊含考點、考試方向的重要研究材料。做題的過程中,你會發(fā)現(xiàn)有些科目的某些考點有重復考察情況,那你就要注意了,它極有可能是考點,也是你學習的重點之一。還有就是要備好單獨的錯題本,針對那些錯的題,抄下來,經(jīng)常去看去分析這個解題思路,雖然前期做題速度會有些慢,因為要抄題還要去思考,但是到后面就會舉一反三,速度和答題正確率都會上來。
04、盡量不要缺考
1.無故缺考會限制下次的報考次數(shù)
很多同學都不太清楚自考缺考會有什么影響,在自考誠信報考檔案試點地區(qū)的考生,如果當期自學考試中無故缺考2門及2門以上的考生,在省考辦組織的下一期考試中,報考不能超過兩門。
2.自考缺考影響拿證時間
自考是一門一門去考,所以科目考過之后能夠申請畢業(yè),有些科目并不是每次都能夠報考,這也就意味著一旦有一門科目缺考,那么下次再想報考通過這門科目的話只能等到有這門科目的開考計劃才可以。
少考的科目后期再補考的話肯定會拉長考試時間,而考試時間拉長自然就會影響拿畢業(yè)證的時間。
05、了解自考實時政策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百勝”,你只有做到熟悉自考政策,尤其是自己所學專業(yè)的考試政策,才能讓其成為你求學路上的助推器。
如果你不提前了解這政策變動和趨勢,有可能會做一些無用功,甚至白白浪費了自己備考的時間和精力。建議考生關注以下幾點:
1、報考流程和考試時間
2、學籍轉(zhuǎn)入或轉(zhuǎn)出
3、條件或政策
4、自考院校或?qū)I(yè)停考政策
5、辦理畢業(yè)
你只要及時地把握了政策的最新消息和變化,在自考這條路上,你就至少要比別人更有前瞻優(yōu)勢。
正在考慮自考的朋友,心里有數(shù)了吧!在選定專業(yè)院校了解所在省份的考試周期后認真?zhèn)淇疾攀怯驳览恚?/p>
內(nèi)容說明:
(1)由于考試政策、規(guī)則、時間等不斷變化,本網(wǎng)站力求所提供的信息準確,但不絕對正確,僅供學員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2)本站在文章內(nèi)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zhuǎn)載稿,轉(zhuǎn)載的目的是讓信息傳播的更廣泛,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nèi)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解決。